首页 > 财经 > 正文

“中国工业10强市”榜单出炉 天津成北方唯一入选城市

2020-12-09 17:13:44来源:齐鲁壹点  

日前,第一财经梳理了2018年工业增加值居前25位的城市。在这个25大工业城市排行榜中,排名前10的城市分别是深圳、上海、苏州、天津、重庆、成都、广州、武汉,无锡和宁波。这10座工业城市,除了天津外,其余均来自南方。北方省份的城市此次为何会缺席这个“10强”榜单?

这个榜单向外界传递了一个强烈信息,制造业正在“重回”大城市。深圳和上海看似在高新技术产业、金融业上风头无二的城市,它们骨子里其实是一个更强大的工业城市,只不过这些工业强市的制造业早已经成功升级。要在新的城市竞争中胜出,提高先进制造业水平是最关键一步。

中国工业10强市领跑“中国百强市”

图片加载失败

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记者注意到,这个榜单的排位与2019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排位重合度很高,后者也呈现出南强北弱的特征。这再次证明,综合实力强的城市一定是工业强市。

图片加载失败

在“工业10强”中,深圳以9254亿元工业增加值排第一,拉开排名第二的上海、排名第三的苏州近千亿元,前三强之间的产值差距在550亿和450亿之间。同列“中国工业强市”第一阵营。

排名前10的工业强市中,只有天津是北方城市,以6962.7亿元体量独占6000亿这个量级。重庆、成都、广州、武汉、无锡这4座城市,以5000亿量级位居第三梯队。和青岛同处4000亿量级的,是宁波、佛山、北京、泉州、杭州、南京。

一向被视为制造业大省的山东诸强,在这个榜单上的名次分别为:青岛第15位(4137.1亿元),济南第24位(2141亿元)。

放大时间维度,改革开放前中国10大工业城市是:上海、沈阳、哈尔滨、长春、武汉、天津、唐山,重庆、大连、洛阳。这时候“10大工业城市”评判标准,是以“工业总产值”计。这个时候中国三大工业基地为:辽中南工业基地、京津唐工业基地、沪宁杭工业基地,其中国重工业在东北,尤其是辽宁有“东方鲁尔”之称。这10大工业城市中,北方城市独占7席,现在只剩下天津硕果仅存。

2016年“20大工业城市”排行榜仍延续了“工业总产值”这个评判维度,它们是:苏州、上海、天津、重庆、佛山、深圳、广州、青岛、北京、烟台、无锡、东莞、郑州、宁波、武汉、潍坊、东营、南京、常州、成都。

这一年榜单中,江苏以5座城市入列,山东与广东同有四座城市入选,其中青岛、烟台位列前10,此时深圳工业体量还排在佛山(2.12万亿)之后,仅为1.95万亿。

2019年,第一财经采用了“工业增加值”这个坐标系来衡量诸强实力。从某种意义上讲,“工业增加值”更能显示一个城市的硬核实力,而“工业总产值”只是体量上的庞大。这就像现在不拿“GDP”比,而是拿“亩均土地GDP产出”来体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一样。

制造业“重回”深圳上海两大全球标杆

从全国看,2018年,山东省工业增加值达到28897亿元,居全国第三位,创造了全国8.5%的经济总量,9.5%的工业增加值,比1978年增长265倍,年均增长15%。

2006年,山东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元,2010年达到19257亿元,10年间年均增长18%。

目前,国家重点统计的41个工业大类,197个中类在山东省均有分布,其中,化工、轻工、机械、纺织、冶金行业规模居全国前列,100多种重点产品产量居全国前三。

从这些数据看,山东工业底子十分雄厚,但为什么没有一座城市能杀进这个10强榜单?

首先,山东经济均衡性非常突出,这个特点在2019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上鲜明体现出来,山东以15个城市上榜,全国最多,仅有日照一个地级市未上榜。这使得山东在总量相加时优势突出,但在个体PK时不占优势。

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记者注意到,上榜“工业城市10强”的,高端制造业增速迅猛,成为工业增值增长的第一引擎,这一点在深圳表现得特别突出。

从2017年开始,深圳已经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工业增加值第一的位置。这里面,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一大关键。

2018年,深圳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6564.83亿元和6131.2亿元,分别增长12%和13.3%,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至72.1%和67.3%。增速较快的行业有计算机、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,增长14%;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0%,汽车制造业增长12.4%,医药制造业增长25%。

深圳制造的代表是什么?华为、中兴、比亚迪、大疆制造、柔宇科技!清一色的高端制造!深圳已经基本没了钢铁、化工、冶炼等资源消耗型产业以及电子、塑料、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。

被深圳夺走“中国最强工业强市”桂冠的上海,对先进制造业高度重视。

上海虽然大力发函金融、航运、旅游、时尚等第三产业,但上海的汽车、钢铁、造船、能源、电子等工业产业还是非常发达的。2018年,上海市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6%。

今年6月,上海市发布了《上海智能制造行动计划(2019-2021年)》。根据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,今年上半年,上海市工业投资在集成电路等一大批项目带动下,已连续1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。制造业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29.3%,其中生物医疗制造业投资增长62.4%,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长54.9%,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投资增长46%,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制造业投资增长44.5%。

落户上海松江的海尔智谷工业互联网项目,总投资100亿,要打造成全国智能制造、工业互联网标杆项目。松江也是全国首个工业互联网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。鲁企出身的海尔将其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PIat体验中心也放在上海松江G60科创大厦,上海为什么需要海尔?COSMOPIat体验中心在上海揭幕时,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接见海尔董事局主席张瑞敏一行时说,上海一直把发展先进制造业、高端制造业作为优先战略选择和重点发展方向。

原来,大家公认的中国高科技中心深圳和中国金融之都上海,其实,骨子里都是更强大的工业城市!

发展先进制造业,济青烟与杭州南京重庆无锡同处第二梯队

那么,在发展先进制造业上,山东在全国究竟处在哪个梯队?

8月28日,赛迪顾问智能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发布了《2019年先进制造业城市发展指数》,对全国126个重点城市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。上海、深圳、北京、广州、苏州位列前五。排名前十的城市中,只有北京一座北方城市,长三角城市占到一半。赛迪报告将长三角先进制造业的崛起,归因为G60科创走廊下的产业集群,呈现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长三角先进制造业示范区。

图片加载失败

在这个榜单上,山东军团排名如下:青岛第12位,济南第20位,烟台第22位,2018年这三市排名分别为第9名,第24名,第19名,这样一个排名处在全国第二梯队,属于“我们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主力军”。在《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(2018-2025)》中,这三市正是山东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核心区,他们的产业规模要占到全省的60%以上。

图片加载失败

从先进制造业对区域经济发展拉动作用来看,山东与广东并列,属于先进制造业对区域经济发展拉动作用较强的省份。

“25个工业强市”中的苏州,发展的主要是出口导向型的工业企业。佛山、宁波、无锡、东莞,都是核心都市圈里的地级市,它们的定位就是力争成为一线城市的先进制造工厂。其中佛山的第二产业占比高达56.5%,在2018年经济总量最大的20座城市中占比最高。

享誉全球的佛山制造也一直在进行数字化升级。在海天味业,一瓶酱油的诞生被分拆为119道工序,每一道工序都有固定的配方锁定。这家中国调味瓶龙头,仅酱油一个单品就能卖到上亿销售额。传统酿造产业在升级后爆发的能量不容小觑。

在“25个工业强市”中排名第21位的合肥,不光在家电产业链转移的浪潮中成为中国最大的家电产业制造基地,也成为全球最大的显示产业基地之一。图为合肥京东方厂区,约有180个足球场大小。目前,合肥新型显示器基地累计投资项目超过110个,完成投资超1400亿元,面板出货面积占全球比重近5%。

就在上个月,在 “25个工业强市”榜单上领先青岛一位的杭州推出“新制造业计划”。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在相关会议上表示,要坚决把思想从制造业过时论,制造业低效率,制造业低端论三个认识误区中解放出来。杭州市政府杭州这个“互联网之都”发出鲜明的信号,即杭州发展要形成“双引擎”,要打好制造业翻身仗。

杭州发力新制造背后,是其高达63.9%的三产占比,在全国主要城市占第五位。这么高的三产占比,一大隐忧就是容易导致产业空心化。相反,深圳第二产业占比41%,比上海、北京、广州、重庆、天津、杭州、南京、济南、青岛这些城市都高。

今年4月,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(上海)情况通报会上,上海市长应勇表示,上海不能不要制造业,而是要发展先进制造业、高端制造业,先进制造业的比重不能低于25%。

而赛迪研究院在发布这个榜单时,赛迪顾问总裁孙会峰表示,信息技术最后的应用场景还是和制造业相结合,如果没有制造业基地,信息技术发展得再好,也会增长乏力。

“山东第一工业强市”青岛正遭遇“深圳拐点”

山东第一工业城市青岛为什么没有杀入“10强”榜单?在青岛“赶深圳、学深圳”的氛围下,不妨将青岛和深圳工业进行一个对比。

作为中国老牌工业城市,2019年上半年,第二产业占青岛GDP的39.8%。今年上半年,青岛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率只有3.4%。青岛当地媒体分析,青岛工业现在正处在“深圳拐点”阶段。

2009年,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深圳,经济增速从年均25%急剧降至个位数,深圳的山寨经济、贴牌代工等也被质疑。这种情况下,深圳实施了“腾笼换鸟”政策,高起点发展战略新兴产业。2009年深圳工业的低点,恰恰成为如今“中国工业第一强市”腾飞的起点。

那么,青岛工业增加值能否像10年前的深圳一样,再更高质量地弹回来?

今年上半年,青岛第二产业3.4%的增长率背后,战略性新兴工业增加值增长10.8%,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.3%。从投资看,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11.5%,工业技改投资增长率达9.5%,高技术制造业投资猛增38.1%。

第二产业是旧动能淘汰的主战场,在旧动能淘汰过程中,城市经济增长率不可避免会受到连累。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高增长势头,证明新动能已经在茁壮成长。3.4%的增速背后,不是产业滑坡,而是结构优化。

先进的轨道交通装备是青岛市要培育壮大的五大战略新兴装备之一。图为青岛市正在打造的千亿级世界动车小镇效果图。

整个山东也呈现这一特征。目前,传统工业制造业产能过剩,需求下降,市场饱和。以装备制造业为例,山东共有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1.2万家左右,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三,产业利润率6%,低于广东近1个百分点。

2018年,山东省紧紧围绕“三去一降一补”重点任务,持续加快淘汰落后低效产能。2018年山东省规模以上水泥产量12280.2万吨,同比2017年减少3019.8万吨;机制纸及纸板产量2033.7万吨,同比2017年减少4吨;规模以上汽车产量136.3万吨,同比减少143.8万辆。

这一年,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全年实现增加值增长7.5%,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.3个百分点。山东的目标是,到2022年,全省装备制造业发展质量显著提高,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万亿元,利润率达到7%左右,高端装备对产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%。

在工业新动能增速上,2018年,山东省的工业机器人、太阳能电池、服务器等新产品产量比2017年分别增长71.5%、58.9%和76.3%。

目前,整个山东都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,这个榜单也真实地反映了各个城市所处发展阶段。这个榜单告诉我们,工业制造业仍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,制造业永不过时,工业从来未被抛弃。在新的城市竞争格局下,从传统制造转向智能制造、先进制造业这一步,谁迈得更快,谁迈得更好,谁就有可能后来居上。

责任编辑:hnmd003

相关阅读

推荐阅读